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32章 if线(三)

武安侯对嫡长子仕途心有成算。

可以说,几乎是从沈廷钧出生那刻起,他人生的所有规划,便都在武安侯的预算中。

武安侯也当真给嫡长子安排了一条通天的捷径——先做太子伴读,继而科举出仕,然后凭能力与多年朝夕相伴出的感情,得帝王信任并委以重任。

上辈子,沈廷钧自然是不介意遵照着父亲的安排走的。事实上,武安侯随早逝,但沈廷钧的仕途,却几乎都是按照父亲的预演在前进。

但今生不同了,他有了更重要的抉择。也有了更紧要的,要去做的事情。

久经宦徒的沈廷钧要说服父亲,自然不是一件难事。

事实上,武安侯虽然对于他的贸然决定心中不满,但儿子素来主意大,这次考量的也确实周全。既然他有心外放,那就放他出去。左右他正直壮年,还可以将侯府撑上二三十年。

武安侯到底是颔首同意了儿子的提议。其实如今他不同意也没办法。毕竟事情既然闹到他这里,隆庆帝和太子哪里必然更早一步得到信。

为人臣子,要言而有信,可更重要的是要不畏艰难险阻为帝王尽忠效力。

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,断然没有收回来的道理。不然,满朝文武之后要如何看待子渊?隆庆帝和太子又要如何看待儿子的出尔反尔?

武安侯点了头,但外放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安排好的。

沈廷钧到底是太子伴读,还承担着太子府里的一些差事,这个自然要早些做好交接。

再来,他在六部轮值,如今其余五部都走过,只差工部还没转过一圈,自然要功德圆满了,才好离去。

最为重要的是,沈廷钧这次是有目的的外放,他要到晋州去。而晋州因是书商之地,学习气氛浓郁,百姓被教化的也好。这就导致,这边的官员很容易出政绩——也就是说,这边的官位比较抢手,何时能空出一个合适的位置给沈廷钧,那真不好说。

鉴于这种种,沈廷钧外放的事情就搁置下来。

他面上若无其事,每天上衙下衙,甚至在工部轮值过,还按照隆庆帝的吩咐,又去督察院和大理寺走过一圈。

因为与三司有关的事情,沈廷钧都太熟悉了。而官场这一套,他又早就精通其中的章法,这就导致,到了他手里的事情。总是能最大程度的被处理好。

长此以往,隆庆帝愈发舍不得放人了。为此还在与皇后共进午膳时说:“有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